VERTU官网

耳机

2024年耳机界“王炸”来袭!钻石耳机颠覆你的耳朵!

耳机市场竞争激烈,从有线到无线,从入耳到挂耳,各家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想要找到一款既舒适又好听的耳机并不容易。而最近,奢侈品手机品牌VERTU发布的新品OWS耳机VERTU CRUSH心动系列AI钻石耳机,则凭借其奢华用料与AI功能颠覆了原有的耳机市场,让人眼前一亮!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耳机界新宠:不止是耳机,更是耳饰 VERTU CRUSH钻石耳机,不仅是一款高性能的听觉设备,更是一件精致的珠宝艺术品。其镶嵌的146颗钻石均采用圆形明亮式切割,手工钉镶,每一个角度都流光溢彩,让您在任何场合都成为焦点。 除了高定钻石款之外,VERTU还特别推出了富贵显赫的黄金款,以及前卫先锋的黑金款。 ● VERTU黄金款耳机:采用K金工艺雕刻简约V型线条,演绎经典造型,黄金的闪耀照亮财运滚滚而来,令人心动。 ● VERTU黑金款耳机:以经典原钢致敬未来,珠宝级电镀工艺打造出强烈的金属感。这不仅是科技爱好者的专属电子穿戴,更是时尚潮人的必备单品。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功能升级,体验至上 除了外观上的奢华惊艳,VERTU CRUSH心动系列钻石耳机在功能上也实现了全面升级。 ● 内置高通芯片与15.4mm大口径扬声器:带来环绕立体声的听觉盛宴,每个音符都清晰可闻。 ● 开放式音响设计:保留了环境音感知,让您在沉浸音乐的同时,也能安全感知周围环境。 ● 独家“AI自适应算法补偿”通话降噪专利技术:即便身处闹市,也能保证通话清晰无干扰。 ● 单只10克的超轻重量:不会给耳朵带来任何负担,弧形设计与耳骨轮廓契合,同时佩戴眼镜也不会对耳朵造成负担。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剧烈运动,都能带来稳固且舒适的佩戴体验。 ● 10小时的畅听续航:从早上出门到下班回家耳边的音乐都不会终止。电量耗尽时,充电15分钟即可畅听1小时,满足全天候的音乐需求。

阅读更多 »
耳机

2024年耳机音质排行榜,遇见VERTU CRUSH心动系列!

耳机音质排行榜,是每个音乐爱好者都绕不开的话题。毕竟,谁不希望用最优质的声音,去享受最动听的音乐呢? 近年来,耳机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从传统的入耳式到潮流的开放式,从注重音质的HIFI耳机到主打降噪的蓝牙耳机,各种类型的耳机层出不穷,让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 那么,2024年,哪些耳机才是音质的巅峰之作?哪些耳机能带给你最极致的听觉享受?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最新的耳机音质排行榜,并为你揭秘一款颠覆耳机市场的全新力作——VERTU CRUSH心动系列! 2024年耳机音质排行榜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耳机音质的差异,我们根据不同类型耳机的特点,将2024年耳机音质排行榜分为以下几类: 类型 耳机品牌 特点 价格 HIFI耳机 森海塞尔、拜亚动力、铁三角、索尼 注重音质还原,细节表现力强,适合发烧友 ¥1000以上 降噪耳机 索尼、Bose、苹果、华为 拥有强大的降噪能力,适合在嘈杂环境中使用 ¥1000-¥3000 真无线耳机 索尼、苹果、三星、华为

阅读更多 »
耳机

OWS 和 TWS 耳机对比:哪款更适合你?

你是否还在为选择入耳式还是开放式耳机而纠结? 🎧 入耳式耳机,隔音效果好,音质更清晰,是很多人的首选。但长时间佩戴容易造成耳道不适,而且会完全隔绝外界声音,在运动或日常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开放式耳机,则以舒适度和安全性著称,它不入耳,佩戴更舒适,还能感知周围环境,更适合运动和日常使用。 那么,究竟哪种耳机更适合你呢? 🤔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析入耳式和开放式耳机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使用场景,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耳机。     一、入耳式耳机:隔音效果好,音质更清晰 入耳式耳机,顾名思义,就是将耳机塞入耳道,通过密封性来阻隔外界噪音,从而提供更好的音质体验。 入耳式耳机的优点: ● 隔音效果好: 由于耳塞直接接触耳道,可以有效地阻隔外界噪音,让用户更加专注于音乐。 ● 音质更清晰: 密封的耳道可以减少声音的泄漏,使音质更加聚焦和准确,尤其是低音表现更出色。 ● 种类丰富: 入耳式耳机种类繁多,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入耳式耳机的缺点: ● 佩戴不舒适: 长时间佩戴容易造成耳道胀痛、耳垢堆积等问题,影响使用体验。 ● 不安全: 完全隔绝外界声音,在运动或日常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无法及时听到周围的警示声。 ● 容易丢失: 由于体积小巧,入耳式耳机容易丢失,特别是运动时容易掉落。 二、开放式耳机:舒适度和安全性更佳 开放式耳机,指的是不入耳佩戴的耳机,它通常采用骨传导、耳夹、挂耳等设计,让声音通过骨骼或空气传导到耳朵,不会完全阻隔外界声音。 开放式耳机的优点: ● 佩戴舒适: 不入耳的设计,减少了对耳道的压迫,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到不适。

阅读更多 »

全球财富观察:红杉分家,全球三大市场各自独立

2841c59a-353f-44fd-bb5a-5673ee3c113d.gif当地时间6月6日,红杉发表公开信宣布,将把红杉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三大市场的本土基金彻底分拆,各自完全独立运营,并采用不同品牌开展业务,这一变动将不迟于2024年3月31日完成。

这封信由红杉全球掌门人鲁洛夫•博塔(Roelof Botha)、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以及红杉印度负责人Shailendra Singh共同签署。

1.jpg

分拆完成后,红杉美欧将继续沿用“Sequoia Capital”的名称,红杉印度/东南亚将启用新的品牌名称“Peak XV Partners”,红杉中国将继续使用“红杉”的中文品牌名,并采用红杉的拼音“HongShan”作为英文品牌名。红杉在声明中表示,做出这一决定是由于在当前环境下,“如何管理和运营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资业务变得愈加复杂和充满挑战”,红杉“需要更进一步拥抱本地优先的策略才能在各区域都达成使命,保持持续领先。” “不同品牌所带来的灵活性能够让各区域为各自服务的创始人和LP创造更多价值。”

2.jpeg

标题1.jpg

“全球投资业务的去中心化管理模式遇阻,红杉彻底拥抱本土化”

根据红杉中国的公开信,自成立以来,红杉一直致力于与非凡的创始人合作,帮助创业者打造基业长青的伟大企业。18年前,为了创造与赢得更多新兴市场的机会,红杉中国应运而生,红杉印度/东南亚也随后成立。

在海外业务的管理方面,红杉采用了独特并在当时看来非常规的运作模式,在不同区域均建立了扎根本地、深谙本土市场和生态的团队,而且各区域拥有独立的所有权和投资决策权。在发展早期,红杉向各区域团队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并协助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有选择性地把部分后台职能进行全球集中化管理,以确保各区域在这些职能运营上的一致性。

建立本地投资团队、聚焦服务本地创业者、优先满足本地化需求是红杉在全球不同区域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3.jpg

时至今日,红杉在各区域的业务主体和团队都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领导者。但与此同时,如何管理和运营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资业务也变得愈加复杂和充满挑战。

比如各区域更加深度的本地化发展情况使得部分后台职能的全球集中化运营模式逐渐成为负担而不是优势。此外,随着红杉在不同区域投资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角逐行业领导地位,它们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相互竞争,而红杉各区域共用同一品牌会给这些创始人和成员企业带来一些困扰。

红杉中国表示,面对这些复杂性,红杉需要更进一步拥抱本地优先的策略才能在各区域都达成使命,保持持续领先。

4.jpg

标题2.jpg

“三大市场分化加剧,红杉美国持续遭遇‘水逆’”

在发展过程中,三大市场在投资策略和管理模式上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红杉中国的投资方向更加广泛和多样化,除了科技行业外,还包含医疗健康和传统消费等其他两个区域较少涉足的领域。红杉中国还成立了新基建基金来投资中国新经济产业的基础设施,并在近几年开始发展并购投资。红杉印度/东南亚和红杉美欧也都发展出了一系列更加针对各自服务的本地市场的独特运营方式和业务结构。

同时,随着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不断上升,同一个品牌在三个市场上的表现也出现了分化。特别是在过去一年里,受美联储加息和地缘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红杉美欧基金遭遇了持续的挫折。于2022年4月接替道格·利昂内(Doug Leone)成为红杉资本全球高级执行合伙人的博塔,正在带领红杉欧美基金进行艰难的转型。

5.jpg

2022年秋天,博塔通过红杉旗下多只基金向马斯克提供8亿美元用于收购Twitter的投资被认为是一大败笔。由于广告收入暴跌,推特的内部估值与收购以前相比减少了大约一半。FTX的破产也使红杉美国遭遇了巨大亏损,使其前期投入的2.14亿美元全部化为乌有。为此,红杉罕见地向LP就失误进行了道歉。

2021年10月,红杉宣布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设立一支名为红杉常青基金(The Sequoia Capital Fund)的单一、永久基金,不再为其设立存续期。该基金成为了全球第一支真正意义上募、投、管、退跨度从种子期初创企业到公开市场上市公司的全链条交叉基金。

依靠此举,红杉革新了VC界50年来的融资模式。该基金由红杉精选的常青公司的公开市场头寸组成,红杉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绝大部分都被纳入其中。

然而在2022年科技股的抛售潮中,红杉美国公开投资组合价值蒸发了数十亿美元。截至今年5月2日,常青基金的5大持仓Snowflake、Unity、DoorDash、Robinhood、UiPath与上市初股价相比均发生暴跌。过去一年,一些LP也开始对红杉常青基金更长期持有上市股票的策略表示不满。有些人甚至批评博塔领导红杉对基金结构的改革“不合时宜”,称他“被泡沫带来的假象蒙蔽了双眼。”

6.jpg

标题3.jpg

“在美国VC对华投资几近枯竭的背景下,独立运营的红杉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红杉中国来说,完全以独立品牌运营可能意味着机遇与挑战的并存。自2005年成立以来,红杉中国通过在早期押注了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公司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据PitchBook的数据,除了字节跳动,红杉中国投资组合中包括至少八家账面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中国非上市公司,包括蚂蚁集团、Shein、J&ampT极兔速递、元气森林、瓜子二手车和Lalamove。

7.jpg

去年,红杉中国通过几只基金筹集了90亿美元,其中有一半的资金来自美国投资者,包括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马萨诸塞州养老金储备投资信托基金(MassPRIM),以及加拿大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CDPQ)和加拿大养老金CPP Investments。

庞大的美国投资者基础使得红杉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投资,如半导体行业,变得更加谨慎。据报道,去年,红杉中国在做此类投资以前开始向外部政策专家进行咨询,分拆完成后红杉中国还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做法。

一些风险投资者认为,考虑到过去几年沈南鹏带领红杉中国取得的成就,未来以独立品牌运营的红杉中国在筹集资金方面将不会有太大困难。但也有人认为,不再代表红杉全球品牌的沈南鹏在从外国投资者筹集资金方面可能将面临一定挑战。

8.jpeg

在红杉正式做出分拆的决定以前,红杉中国就和许多同样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VC基金一样面临着投资大幅放缓的局面。Crunchbase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投资者在中国的风险投资交易数量达近4年来的最低水平。2019年和2020年美国VC在中国的交易数量分别为345和315笔,2021年升至426笔。202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283笔。今年前4个月,美国投资者仅参与了17笔对中国科技初创企业的VC交易,不到去年平均水平的1/5。包括GGV Capital、BlueRun Ventures、GL Ventures和GSR Ventures在内的美国投资者均大幅放缓了投资步伐。红杉中国自2019年以来对中国公司进行了400多笔投资,今年前4个月只完成了19笔。

美国VC对华投资锐减的主要背景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持续上升,以及美国投资者在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领域面临的投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杉看似突然宣布的分拆消息实际并非临时起意。

博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品牌分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定。多年来,红杉反复评估了这一决定可能带来的成本和效益,以及这种安排是否是适合红杉的结构。红杉意识到,进行分拆的时候已经到来。”

9.jpg(文章来源:海投全球)

企业微信截图_1660207272599.png